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首頁
财經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動态
推薦
首頁 > 觀察

比亞迪(01211.HK):四倍業績爆發之後的幾點隐憂

來源:真灼傳媒 時間:2023-01-31 17:28:33

字号

昨日比亞迪控股(01211.HK)發布盈喜,2022年全年淨利潤預計超過160億元,增長400%以上,全年營收超過4200億元。


對于比亞迪和特斯拉之間的對比,公司層面固然是各有自己的定位與策略,但在網民和股民之間已經成了一個熱門話題。


最新數據來看,三季度比亞迪營收2677億人民币,而特斯拉營收為214億美元(合1500多億人民币)。淨利潤比亞迪為93億人民币,而特斯拉為32億美元(約220多億人民币)。目前比亞迪TTM市盈率64倍,靜态市盈率高達190倍;而特斯拉TTM與靜态PE皆為46倍。


截至目前,特斯拉隻有4款車,而且一直各種小問題不斷,銷售代表傲慢,維權事件層出不窮;然而比亞迪卻兢兢業業地發展自己的産品線,到目前車系已經令人眼花缭亂,而且技術上一直追求尖端,刀片電池、DM-i混動、還有最新搞出來的即将用于高端車型“仰望”上的“易四方”四驅技術等等。


但資本市場對這兩家公司的“待遇”就截然不同了。截至今日發稿,比亞迪市值7062億港元,對應人民币6088億。而特斯拉目前市值5263億美元,對應港币市值超過4萬億。


而事實上比亞迪這個市值,筆者認為,已經price in了2022年的業績增長——也就是說,如果未來比亞迪難以維持這麼高的增速,那麼很有可能其股價或市值的成長性也就到這裡了。


當然,迪粉會有不同意見,一個是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是最棒的,以後可以賣電池,開啟“第二增長曲線”;一個是比亞迪的芯片電子,像IGBT等領域,與新能車達到了高度的産業鍊協同,況且這款也可以單獨創收;諸如此類。


但是,在筆者看來,正是這些所謂的“優勢”,暴露了比亞迪真正的“隐憂”。而這些隐憂短時間内來看,并沒有解決方法;因此比亞迪在此次喜提了四倍業績之後,也許會面臨後續增長乏力的情形。


概括起來,比亞迪已經完成了“單品制勝”階段的任務,而後續發展策略值得深思。


“單品制勝”之後的階段,正是許多車企由一騎絕塵走向平凡甚至平庸的轉折點。


比亞迪單品制勝的時期,其實是它的“e5”、“e6”時代,也就是滿大街跑比亞迪網約車的時代。在此之後,比亞迪開始拓展自己的産品系,并竭力渴望走出低端的形象定位。于是比亞迪推出了王朝系、海洋系,合資創辦了騰勢,未來還要推出高端品牌——仰望。


這裡可以隐約看到豐田的路數——靠打造“國民級汽車品牌”創收,賺到錢之後打造高價産品引領品牌向上。


但問題在于,這是一條兇險之路。首先是有失敗的可能性,像豐田開發的高端品牌“皇冠”,就并沒有複刻豐田本身的奇迹,而是多年一直不溫不火。而豐田的另一個“高端品牌”雷克薩斯,已經基本上與Volve一起淪為了“新BBA”。遙想早年間雷克薩斯在國内還叫“淩志”的時候,這是一款多麼高不可攀的豪車。


其次就是,這條路已經有許多車企在玩。像一直在比亞迪旁邊虎視眈眈的廣汽(廣汽埃安),就在捋着一條與比亞迪類似的路徑在走。在廣汽埃安的“國民級車型”Aion S大量創收之後,廣汽開始砸錢開發高價産品——例如去年四季度推出的單價超過百萬的超跑車型Hyper(昊鉑)。


不止廣汽,蔚來最新推出的et7和et5,似乎也在稍微有點“品牌向上”的味道。東風旗下那個快要IPO的“岚圖汽車”,号稱“打造中國新能源高端MPV領導者”,也是類似的玩法。


一個人補習是提高分數,一群人補習隻會提高分數線。當所有品牌都在“品牌向上”的時候,這就變成了一場毫無意義的内卷遊戲。


當然,産品系的爆發在某種程度上助推了2022年比亞迪的業績暴靓。因為選擇多,雅俗共賞、老少皆宜,所以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筆者于去年年中走訪比亞迪4S店的時候,當時基本上訂單已經排到了半年後。


但買車畢竟是低頻消費,除了少數很有錢的人之外,大多數中産家庭換車周期不太可能超過3年。有的甚至更長,5-8年。所以當2022年這波消費狂熱過去之後,後續乏力的問題将困擾許多新能車企。


談完比亞迪,那麼就來談談特斯拉。市場之所以願意給特斯拉更高的估值,關鍵問題在于對特斯拉的定位。


也許是馬斯克的天馬行空的思維,也許是矽谷這片土地的産業氛圍,特斯拉硬是把汽車公司做成了軟件公司。


當然,最初的特斯拉仍然沒有脫離所有車企必須經曆的步驟——單品制勝。上海設廠,大規模量産,奪占中國市場用戶心智,三年的時間,這些事情幫助特斯拉完成了“單品制勝”階段的任務。但是在特斯拉完成了單品階段之後,沒有再複制豐田的“傳奇”,而是開辟了一條新路子:做軟件。


在這裡出現了車企之間的big divergence。


在單品制勝之後,中國的車企普遍開始複制單品的成功,像比亞迪在e5成功之後,開始搞DM混動、開始建更多的車系;同樣的,吉利,在帝豪成為國民級轎車之後,開始搞雷神混動、開始推出各種車系。


到目前為止,廣汽埃安此前看上去最像特斯拉,就連字母S、Y這些,也都透着濃濃的特斯拉味;但廣汽集團卻仍然在坑坑坑在那做各種車系,傳褀在孜孜不倦地研發混動技術,在轎車、SUV、MPV各個類型鋪滿占滿。


事實上,這些車企就是在學他們的日本師傅的玩法——豐田、本田、日産,都是循着類似的路子在走。


隻有特斯拉,到目前為止,沒有因循當年日本車企的成功之道。盡管日本汽車産業在八九十年代是吊打美國的。


特斯拉在單品制勝之後,迅速走上了軟件公司的模式。特斯拉甚至把駕駛這件事變得盡可能簡單,要多簡單有多簡單——沒有儀表盤、沒有中控台、甚至有的連刹車都沒有(全靠能量回收)。


在中國的車企一家家在那比熱效率,從40%提升到41%就要吹噓一番的時候,特斯拉并不參與這個内卷遊戲。相反,特斯拉通過先升維、再降維,完成了對其他車企的降溫打擊,也實現了在資本市場的飛躍。


從這個角度,最近麻煩不斷的小鵬倒是有出息,搞出了一款飛行汽車。是的,有理想的工程師都應該知道,未來汽車行業的星辰大海不在地面上,而在天上;不在人手和腳上,而在耳朵眼睛這些感官上。


随着未來軟件定義汽車(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搞出VaaS,Vehicle-as-a-Service)理念的深化普及,當然汽車本身的技術與質量會越來越好,但單憑這已經遠遠不夠。


最後聊聊比亞迪的前景。


比亞迪最後會變成中國經濟的beta,也會變成港股市場的beta,會變成一個與恒指走勢高度相關的股票。在最近的幾波行情起落中,比亞迪的走勢已經越來越接近恒指。


圖:比亞迪股份、騰訊控股、恒生指數2022年1月至今走勢圖



未來,這一波新能源汽車的買車與換車潮,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至少2023年上半年還是可期的,但再往後就要謹慎了。因此比亞迪業績的高增長性是難以持續的。在沒有其它領域的降維打擊能力之下,比亞迪會發現,曾經被自己甩開一個身位的自主品牌“小弟們”,像吉利、長安、長城、東風、以及廣汽埃安,都如影随形地跟在自己身後。新能源汽車這個已經“很卷”的紅海市場,未來的厮殺會更加激烈。


至于投資策略而言,短期内新能車行業景氣度仍在,而比亞迪至今仍然存在估值偏高的問題。相反,那些跟在比亞迪身後的二線自主車企,存在更大的空間與機會。





微信掃碼 > 右上角點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