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力哥一直密切關注ChatGPT這樣的大模型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從去年ChatGPT一炮打響後,大模型百模大戰開啟,各種自稱:“第一個”,“首發”,“國内第一”,“自主研發”等名頭的大模型和應用一夜之間都出圈。
我前期試用了不下十幾個大模型應用,甚至在機器上本地部署了開源的預訓練模型。後來大模型應用app開始爆發,已經沒有經曆再每個進行嘗試了。
熱情,和最近燥熱的天氣一樣,耗盡了我的精力,休息了一段時間。最近一周又開始使用起這些大模型應用了。突然發現一個現象: 好些大模型應用的能力退化了! 大模型能力不是應該日新月異嗎?,怎麼會退化呢!!!
實際上這是行業裡面最常用的技巧,之前所謂的“自主研發”,“首創”實際上背後都是使用ChatGPT“套殼”手法,賺取流量和客戶,然後再用狸貓換太子的手法換到其它質量不如ChatGPT的大模型上。
1.公司自己注冊一個或者多個OpenAI賬号;
3. 但自己并沒有大模型,而是在網站後台将用戶的訪問請求轉到ChatGPT服務,然後将ChatGPT的回答轉回到網站展現給用戶。這樣在用戶不知道的情況下,快速借力ChatGPT,把大量用戶吸引過來嘗鮮,網站賺取第一桶金。
OpenAI也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大面積封停賬号尤其是亞洲的賬号。這些套殼網站又開始采用請求pool方法備用多個賬号,但穩定性也不好。用戶多了,服務質量也得提升,無奈之下,之前的套殼網站就開始部署其它的開源大模型了。而我們知道,其它開源大模型水平與ChatGPT比較,尤其是與GPT4.0能力不可同日而語,大模型生态的健康持續發展必須是建立在技術自主可控的基礎上。如果用戶受到了欺騙, 在百花齊放的大模型應用領域,用戶就會用腳投票,當他們抛棄你的時候都不會回頭。
對于大模型應用選型的機構或者投資人,也需要對其采購或者投資的大模型應用進行定期進行“回測”來驗證其是否也經曆了狸貓換太子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