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首頁
财經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動态
推薦
首頁 > 觀察

造車:蘋果夢碎,雷軍“向死而生”!

來源:真灼财經 時間:2024-03-04 18:59:12

字号

文章來源:元宇宙與人工智能三十人論壇 

作者:元宇宙三十人論壇


1.jpg


據報道,北京時間周三淩晨3點,全球知名的科技記者馬克·古爾曼發布了一條重磅猛料:蘋果公司已經決定取消搞了十多年的電動車項目!蘋果正逐步結束長達十年的電動汽車探索計劃,将團隊轉向生成式人工智能。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管理層在最近幾周做出了這一艱難決定。就在一個月前,還有媒體報道稱該項目已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内部讨論的最新方案是将汽車發布推遲至2028年,并将自動駕駛技術規格從L4級降至L2+級。沒想到蘋果取消電動汽車項目的消息來的這麼快!

 

近年來随着科技巨頭們紛紛涉足汽車制造業,全球汽車産業正在經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在這場變革中,小米和蘋果兩大科技巨頭在海内外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今天兩家公司的發展動态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态勢:小米汽車SU7即将開啟全國範圍全面路測,為上市做最後準備;而蘋果則宣布取消電動汽車項目,将團隊轉向生成式人工智能。這兩大事件不僅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也為我們提供了反思創新與變革的契機。

 

01

小米造車的崛起與前景

 

小米作為一家以智能手機起家的科技公司,近年來不斷拓展業務領域,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便是造車項目。在雷軍的親自挂帥下,小米汽車項目從立項之初就備受關注。2月26日,小米SU7海灣藍亮相2024巴塞羅那通信展引起全球媒體、粉絲的圍觀,SU7全面路測的消息更是讓人們對這款備受期待的新能源汽車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2.jpg

 

小米汽車SU7的路測不僅是對産品性能的一次全面檢驗,更是小米為上市做最後準備的重要步驟。通過路測,小米可以收集到大量真實場景下的駕駛數據,為産品的進一步優化提供有力支持。同時,這也是小米向外界展示其造車實力的重要機會。從雷軍的話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小米對于汽車産業的雄心壯志:媲美保時捷和特斯拉,打造汽車工業新時代的夢想之車。

 

雷軍曾在發布會上表示,小米在2023年做對了最重要的三件事:一是明确了2020-2030新十年目标,即持續投入底層核心技術,緻力于成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領者;二是明确了小米集團新戰略,即“人車家全生态”,同時也明确了高端化戰略、産業能力領先戰略、OS戰略、AI戰略、芯片戰略、新零售戰略這六大子戰略;三是對小米的文化價值觀做了诠釋。

 

“這三件事,對于小米全新的發展階段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也是小米未來發展的總藍圖:沒有清晰的願景、使命,沒有明确的目标和堅定的戰略,沒有統一的文化價值觀,沒有上下一心、團結一緻,沒有十年如一日的堅韌,我們就沒有可能穿越周期、穿越時代,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對于蘋果暫停造車的消息,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剛剛也通過微博表達看法:看到這個新聞,非常震驚!小米戰略是“人車家全生态”,我們深知造車難度,3 年前依然做了無比堅定的戰略選擇,認認真真為米粉造一輛好車!

 

面對傳統汽車巨頭的競争以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角逐,小米仍需要在技術研發、品質保障、品牌建設等方面付出巨大的努力。此外,如何平衡手機業務與汽車業務的關系,也是小米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盡管集團總裁盧偉冰将兼任小米品牌總經理,以減輕雷軍在汽車業務上的壓力,但小米仍需要在多方面進行突破和創新。

 

02

蘋果電動汽車項目的落幕

 

蘋果汽車早在2014年就開始立項,一直以來蘋果汽車項目就問題不斷,随着蘋果公司内部領導更換,工作重點多次改變和工作路線多次演變,時間節點也随之不斷變換。曆時十年,最終走向宣告結束電動汽車項目。與小米造車項目的蓬勃發展相比,蘋果的電動汽車項目卻以遺憾的落幕告終。這一決定無疑讓業界感到震驚和惋惜。

 

3.jpg

傳聞中Apple car的樣子

 

蘋果電動汽車項目的失敗并非偶然。綜合之前的報道來看,首先,電動汽車市場的競争異常激烈,不僅有傳統汽車巨頭的競争,還有新興科技公司的挑戰。蘋果作為後來者,需要在市場上不斷追趕和創新,難度極大。其次,電動汽車的研發和生産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和時間成本。蘋果在電動汽車項目上的投入可能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加之公司内部其他業務線的競争,使得公司不得不做出這一艱難的決定。

 

此則消息,無疑在科技行業引起了重大的反響。

 

理想汽車CEO李想就蘋果放棄造車而聚焦人工智能的事情發表看法,他認為,這是絕對正确的戰略選擇,時間點也合适。他表示,做成了toC的人工智能,蘋果會成為一家10萬億美金的企業;人工智能輸了,蘋果會成為一家1萬億美金的企業。人工智能會成為所有設備、服務、應用、交易的最頂層入口,蘋果的必争之戰。做成了汽車,大獲成功,蘋果會增加2萬億美金的市值,但是汽車大獲成功的必要條件仍然是人工智能。汽車的電動化是上半場,人工智能才是決賽。李想還表示,手機延展的人工智能是比特,汽車的人工智能是原子,人工智能橫跨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人工智能成功的三個必要條件:人才、數據、算力。

 

特斯拉CEO馬斯克也在自己的社交賬号上轉發了這一消息,并配上了“緻敬”“點煙”的表情包以作回應。

 

4.png

 

盡管蘋果電動汽車項目未能如願以償,但其在技術研發、設計創新等方面的積累仍然具有重要意義。蘋果将團隊轉向生成式人工智能,也體現了公司在戰略調整上的前瞻性。未來,我們期待蘋果在人工智能領域能夠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創新。

 

03

創新與變革的反思


小米造車和蘋果電動汽車項目的命運對比,為我們提供了反思創新與變革的契機。首先,創新是推動産業發展的重要動力。無論是小米還是蘋果,都在嘗試通過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來拓展業務領域,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然而,創新并非易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價。因此,企業在追求創新的同時,也需要充分考慮自身的實力和市場需求,避免盲目跟風和過度擴張。

 

其次,變革需要勇氣和決心。小米在造車項目上展現了堅定的決心和魄力,而蘋果則在電動汽車項目上遭遇了挫折。變革并非一帆風順,需要企業具備足夠的勇氣和決心來面對挑戰和困難。同時,企業也需要在變革過程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不斷調整和優化戰略方向,确保變革能夠取得成功。

 

最後,合作與共赢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在科技産業中,單打獨鬥已經難以取得優勢,而合作與共赢則成為了未來發展的趨勢。小米和蘋果在各自領域都有着強大的實力和影響力,如果能夠通過合作來實現資源共享和技術互補,無疑将更有利于推動産業的發展和進步。

 

04

蘋果與小米的造車決策與邏輯不同


另外,當我們将目光轉向它們的市值與造車決策時,不禁會對兩家公司的不同選擇與發展路徑産生深思。蘋果的市值近3萬億美元,而小米市值目前隻有不到500億美元,兩者之間的勢力差距超過50倍。在這樣的背景下,蘋果果敢放棄造車項目,而雷軍則選擇造車,展現了兩家公司截然不同的戰略邏輯。

 

首先,蘋果放棄造車項目并非一時沖動,而是基于其深思熟慮的戰略考量。作為市值近3萬億美元的全球科技巨頭,蘋果對于任何項目的投入與決策都顯得異常謹慎。電動汽車市場的确充滿誘惑,但與此同時,其背後的技術門檻、資金投入、市場競争等因素也讓許多企業望而卻步。蘋果在評估了自身的優勢與劣勢後,認為在電動汽車領域難以在短期内取得颠覆性的突破,因此選擇了放棄。這一決策體現了蘋果的理性邏輯,即在面對不确定性與風險時,優先考慮企業的整體利益與長遠發展。

 

5.png

 

而對于小米來說,造車項目則是雷軍帶領公司走向未來的重要一步。與蘋果相比,小米的市值雖然隻有不到500億美元,但這并不妨礙它在某些領域尋求突破與變革。雷軍深知,在科技産業中,隻有不斷創新與變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立足。因此,他選擇了造車這一具有挑戰性與機遇的領域,希望通過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為小米帶來新的增長點。這種創造邏輯體現了雷軍的遠見與勇氣,也展現了小米在面對挑戰時的決心與魄力。

 

當然,兩家公司的不同選擇也與它們各自的業務布局與發展戰略有關。蘋果在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領域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産品生态。因此,對于蘋果來說,将資源投入到其他具有潛力的領域,如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可能更符合其整體戰略。而小米作為一家以智能手機起家的公司,近年來也在不斷拓展業務領域,但相對于蘋果來說,其在其他領域的積累與實力仍有待提升。因此,通過造車項目來拓展業務範圍、提升品牌影響力,對于小米來說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05

寫在最後:


雷軍造車:中國文化自信的時代體現

 

當雷軍宣布小米進軍汽車制造業時,這不僅是一個商業決策,更是中國文化自信的一次強烈展現。雷軍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對“中國人敢亮劍”這一民族精神的最好诠釋。

 

6.png

 

“亮劍”精神,源自中國抗日戰争時期,是對中國軍民不畏強敵、敢于鬥争、敢于勝利的英勇精神的贊譽。這種精神,既是對個人英雄主義的贊美,也是對集體智慧和民族團結的肯定。在雷軍身上,這種精神得到了新的時代诠釋。

 

雷軍造車,是他在智能手機領域取得成功後,再次挑戰自我、拓展業務邊界的勇敢嘗試。面對汽車這一重資産、高風險的行業,雷軍沒有退縮,反而以更加堅定的步伐前行。這種不畏艱難、敢于亮劍的精神,正是中國文化自信在當代的生動體現。

 

而雷軍造車背後的邏輯,也與中國文化的深層價值觀相契合。中國文化強調“天人合一”,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雷軍的造車理念中,這種思想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他強調電動汽車的環保性、智能性,緻力于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綠色、智能的出行方式,這正是對“天人合一”思想的現代解讀。

 

此外,雷軍造車也體現了中國文化中的集體主義和團隊精神。在小米的造車團隊中,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人才彙聚一堂,共同為着同一個目标努力。這種團結協作、共同奮鬥的精神,正是中國文化中集體主義思想的生動體現。

 

因此,雷軍造車不僅是一個商業行為,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展示。他用實際行動向世界證明,中國人敢于亮劍、敢于挑戰、敢于創新。在他的帶領下,小米汽車有望成為中國汽車産業的一張新名片,向世界展現中國制造的魅力和實力。

 

創新是推動産業發展的重要動力,變革需要勇氣和決心,而合作與共赢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在這個充滿變革和機遇的時代裡,我們需要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維,不斷探索和創新。同時,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也需要更多像雷軍這樣的企業家,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氣,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自信和力量。讓我們共同期待,在雷軍的帶領下,小米汽車能夠為中國汽車産業書寫新的輝煌篇章!

 

本文經綜合整理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微信掃碼 > 右上角點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