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後疫情時代,中國企業組團出海。在這段雄關漫道的征程之中,大國博弈籌碼交錯,各類壁壘暗影斑駁。其中,歐盟議會于2月份通過了歐洲碳邊境調節機制成為近期市場關注的熱點。助力中國企業翻越歐盟碳關稅的層巒疊嶂,中國碳中和(01372.HK)将扮演什麼角色?如何喜提風口?又将如何三步制勝?
作為引領全球氣候改革之先的地區之一,歐盟議會于剛剛過去的2月份通過了歐洲碳邊境調節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協議,10月份試運行。CBAM也被稱為碳邊境稅或碳關稅(Carbon Border Tax)。根據該協議,歐盟将針對部分進口商品的碳排放量征收稅費,即通過CBAM對同量的碳排放在歐盟領域内外的價格差異進行調整,使歐盟内外的同量碳排放所需支付的價格基本持平。
目前,歐洲進口商品的碳含量暫時都沒有受到實時的碳監控,因此歐盟沒有進口商品的準确碳含量數據。如果2023年開始推行碳關稅,發展中國家将因碳邊境稅的實施遭受淨損失,而嚴重依賴高碳産品出口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将受到較大沖擊。基于聯合國統計署對我國曆史數據的計算,如果CBAM覆蓋歐盟碳市場的所有行業,我國出口歐盟的受影響貿易額将占出口歐盟總額的12%,總量在2757億左右。
基于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可能出現的影響,2月21日晚間,中國碳中和(01372.HK)發布公告,正式成立”中國碳中和發展集團應對歐洲碳關稅特别工作組”, 重點幫助中國企業合理應對歐洲碳關稅機制。助力中國企業翻越歐盟碳關稅綠色壁壘。中國碳中和(01372.HK)将如何捕捉風口,出奇制勝?結合公司過往公布的國際化,均衡化的策略布局,分析從基本面上看主要具備以下三方面優勢:
一、精品碳咨詢團隊:坐擁國際視野又立足中國
2022年10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而在國家大力推崇而高端人才又相對匮乏的碳中和領域,敢于搶占人才的制高點絕對是赢取未來的基礎。
中國碳中和(01372.HK) 公布的歐洲碳關稅特别工作組的人才梯隊建設可謂代表了行業内的頂級水平。集團首席科學家及戰略發展委員會主席姜冬梅博士将擔任組長。重點幫助中國企業合理應對歐洲碳關稅機制。查閱公司官網得知,碳中和發展集團首席科學家姜冬梅博士曾于上年底代表公司出席聯合國氣候大會。作為行業内規模和名望最大的國際會議,通常隻有各國的國家元首、部長和談判代表以及氣候活動家、市長、民間社會代表和企業首席執行官受邀出席。由此可判斷出上市公司科研團隊的行業地位十分顯著。工作組副組長成員也都粒粒巨星。畢業于清華大學同時擔任集團副總裁宋郁女士,負責法務工作。同樣畢業于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研究院,擔任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部總經理的馬湘山博士,則負責研究分析國際關系、中國立場、商務部應對政策措施。碳資産管理部總經理劉慶強先生,負責開展與碳關稅相關的碳抵消和碳交易業務。研究兩者相互轉化及抵消的措施,為中國進出口企業尋找出路和機遇。碳信息技術部聯席主席劉甯博士,負責長三角、珠三角進出口企業的應對措施。具備這樣頂級架構的碳咨詢團隊,既有國際視野又立足中國,于蓬勃發展的碳中和市場助力中國企業出海真真确确十分難得。
二、集團擁有龐大的優質碳信用儲備,碳交易價格和流動性提升空間廣闊
公司先前的年報中曾披露,随着現貨和期貨的優質碳信用資産的購入,集團已迅速跻身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碳信用資産持有者之一,且手持的碳信用以VCS為主,充分體現了集團獨特的碳資産開發與管理優勢。
目前,雖然CBAM作為“名義碳市場”,還未考慮VCS, CCER等抵消機制。企業按照内涵碳排放量從政府主管機關購買CBAM證書。但為避免進口産品被雙重征稅,在進口商應稅碳排放量中應扣除進口産品在其生産國已經支付的碳排放額度進行稅額抵扣。受此影響,有能力将在産業端獲取大量的碳排放權,并借助碳資産管理及運營手段,集團在碳交易市場實現獲利機會将會大大增加。
縱觀其他國家,新加坡的碳稅費率在2024年和2025年費率将上升到25美元,2026年和2027年上升到45美元,到2030年将達到每噸50至80美元。用國際碳信用額度部分抵消稅收責任意味着,如果公司購買碳信用額度,則可以減少稅收支出。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同時規定,用于抵消碳稅的碳信用額度必須由Verra(VCS)或黃金标準(GS)認證,以确保經他們認證的碳信用額度可以真正導緻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減少。
三、加速碳信息數字化及國際化進程,輻射東盟和歐盟
數字技術與碳足迹、碳彙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可以在碳監測、碳減排、提升碳金融效率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碳中和數字科技信息化引領新業态、新模式變革,并助推能源消費理念轉變,重構能源商業模式。從戰略布局來看,集團業務積極輻射海外,探索發展機遇,并運用區塊鍊技術探索數字化的全球機會。助力外貿産品建立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蹤體系。為建立中國産品碳排放管理體系、形成産品碳足迹評價标準和碳标簽制度等提供數據支撐。
寫在最後
去年12月6日,中央會議提出要求“大力提振市場信心,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緊接着12月7日,優化落實疫情防控新十條發布。企業出海搶訂單,拼經濟成為各省市上上下下的一緻行動力。
毛澤東曾在《憶秦娥·婁山關》中慨歎,“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在中國企業組團出海的旅程之中,大國博弈的籌碼交錯,各類壁壘暗影斑駁。為中國企業提供專業周全的碳開發, 咨詢,交易服務,助跑碳中和賽道,拓展龐大市場, 我們有理由相信,具備頂尖人才儲備,國際視野和前瞻性布局的中國碳中和集團将在應對歐洲碳關稅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扮演重要角色。